【母爱与家教】
如何陪伴孩子过节
孙魁/20190601/北京
母爱至于孩子的家教,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无事无处不有。譬如说,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天下所有母亲只要时间和精力允许,都会领着幼小的孩子,或外游、或家聚,或美食、或游戏,或购物、或赠礼……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分享到节日的快乐与幸福!让孩子们感觉到节日是不同寻常的日子!让孩子们领略到节日的母爰更加温暖备至!类似节日的母爱陪伴,无疑对于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益处多多,不仅有物质享受,而且有精神愉悦,同时还有超出孩子平日预期的惊喜等。现在的节日颇多,孩子从母爱那里得到的节日快乐与期盼自然也多;加上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单就物质生活而言,天天都比我辈青少年时代那艰难岁月里过年还要好得多呢!所以,怎么引导孩子正确过好每一个节日,也就成了母亲如何施爱施教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首先,母亲要引导孩子有乐趣地过节。快乐成长,乃孩子天性。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乐趣。关键是要抓住“乐点”!如央视今晚播出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特别文艺晚会,就抓住了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共性“乐点”!并提炼出“快乐向未来”的鲜明主题,形象、生动和艺术地告诉孩子们,今天的幸福快乐生活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未来又将奔向何方,以及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是什么?可谓趣味性和教育性水乳交融。母亲在陪伴孩子过各种节日时,如果都能这样寓教于乐、寓伴于趣的话,孩子在过节期间增智长性的收获,必然远远超出过节本身和平日平淡的家教过往。
其次,母亲要引导孩子有传承地过节。所有节日,都是有特别内涵寓意的。此日之所以被定为节日,必是要将其文化精神、或民族英魂、或国家记忆乃至世界意义世代传承下去。透过各种节日的节俗、礼仪及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母亲要善于启发诱导孩子对过节的由来、意义和作用,特别是节日对于我们人生的启迪有所领悟和感召。譬如,借过“七一”、“八一”、“十一”节的机会,母亲领着孩子前往有关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或大型纪念活动现场参观,亲身重温和感受党的苦难辉煌史、军队的浴血奋战史、国家的伟大复兴史,一定会收到比在家里和课堂讲解要好得多的超级效果,特别是现代声光电立体手段和特定情景再现的无穷感染力,更能给孩子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久远的思考空间。本人的矢志不渝爱国情,就是从小在母亲“立志做一个爱国为民的人”的家教主线引领下,通过每年过端午节时,母亲反复讲述屈原有关崇高爱国情怀和理想追求的故事,并引导参加各种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活动与实践,逐步陶冶和锤炼出来的。
再次,母亲要引导孩子有收获地过节。过一个节日,必有一份收获。母亲陪伴孩子过节,带领孩子收获什么呢?概而言之,既收获快乐,也收获回味;既收获当下,也收获成长;既收获知识,也收获传承。那么,具体到不同的节日,孩子的收获则不尽相同。譬如,每当过春节时,长辈们都习惯给孩子们压岁钱,而这钱意味着什么?怎么样保管?如何支配?许多孩子却不太清楚!收到压岁钱,往往只说声“谢谢”了事。若遇有心且善于施教的母亲,就会顺势应景,给孩子讲清压岁钱其实就是吉利钱和彩头钱的由来与道理,饱含了长辈对晚辈的无私护佑和深情厚爱,因而作为晚辈应该以一颗感恩心和孝敬心来接纳这红包,并妥善教予孩子因人而异、因家而异、因情而异,保管和支配压岁钱的适当方法与途径。由此可见,春节压岁钱在形式上,孩子收到的是货真价实的钱,但实质上收获的是血浓于水的仁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恩感恩报恩的博大善良情怀!
我:
【作者简介】
孙魁,甘肃省人大代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党支部书记。
武警甘肃省总队原副司令员,武警知名人士,军事理论专家,军旅作家。
从军40余载,坚持一手持枪习武,6次荣立三等功;一手握笔耕耘,组织和主笔起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法》,共计发表和出版各类著作、论文及文艺作品数百万字,作品在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优秀成果评选和军警内外有奖征文中屡获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