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下午,我与怀来县作家协会主席康德武携、范荣鹏等六位作协会员驱车前往张家口,参观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在张家口火车站西,与百货大路相聚百米之遥,和我单位(原张家口铁路工务段材料库)是邻居。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中学校园内(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宣化路62号),现存主体建筑是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小楼,具有传统民族特色与浓厚欧式风格,于二十世纪初用“庚子赔款”建造,曾作为法国人的盐务局,占地6000平方米。1945年8月至1946年10月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期间成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是聂荣臻元帅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1999年9月旧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6月旧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参观人数太多,参观者在六中志愿者学生的带领下,分批次地来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这座小楼前。赫然醒目的红色“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牌匾映入眼帘。作协会员依次走进一个个展厅内,由学校师生组成的义务讲解员,清晰、认真地讲解了张家口“光荣的革命传统”“收复张家口和边区首府的建立”“张家口解放区的建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在张家口”“张家口的解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板块。各个板块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尽地记述聂荣臻在他的第二故乡--张家口工作、战斗的情景以及发生在张家口的历次战役。 早在抗战爆发的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在山西五台山宣告成立了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11月18日军区领导机关迁到河北阜平。军区在八年抗战中,仅在张家口周围地区就建立了察南、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据地,给予日军和伪蒙疆政权以沉重的打击...... 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就在这座小楼里领导、指挥晋察冀军民进行了系列的战斗,打击了破坏和谈、发动内战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保卫了解放区根据地。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晋察冀军区派部队进攻张家口,并于8月23日解放了张家口。张家口的收复,使得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八年之久的城市,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这也是自抗战以来,我八路军从日军手中夺取的第一个大城市。由此,历经沧桑的小楼结束了被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占据的历史……人们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一张张珍贵的影像资料。 随后,校方提供了会议室,康德武主席与作协会员还有张家口日报记者、学校党委书记一起采访了曾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工作过的92岁高龄老兵王海涛。1939年,当时年仅12岁的王老加入了八路军,因为年龄小,成为一名勤务兵。那年秋天,日军开始了秋季大扫荡,王老所在部队也转移到更偏远山区与日军周旋。在反扫荡中,王老右腿严重受伤,在老乡家里只休息了一个月就又随部队进行战略转移。他拖着腿伤一直随部队撤出敌占区,回到平山县,对日军开展游击战。1942年王老所在部队遭日军围堵,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叶厂惨案”,王老有幸躲过一劫。1943年16岁的王老被组织安排到平山县北庄完全小学读书,为抗战胜利储备力量。1945年8月15日是王老一生最难忘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了。解放后,王老被安排到到我市察北国营机垦农机工作。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老人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最后,大家和王海涛老人合影留念。
【作者简介】
司全福宗亲为怀来县作协理事,原在铁路部门工作,只有小学六年级文化水平。
1973年,司全福接到调令,到土木车站工作。时间一长,他落户在土木村,并在土木村娶妻生子。
来到土木村后,他听说这里明代曾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土木之变,明朝的第六位皇帝被蒙古人给俘虏了,可事件的具体细节他并不知晓。
在强烈的责任感驱动下,从2007年起,一个普通铁路退休老工人,克服文化低、视力下降、古籍阅读理解难、资金缺乏等多重困难,先后阅读了《太祖高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大明仁宗昭皇帝实录》、《大明宣宗皇帝实录》等史书,其中《英宗睿皇帝实录》361卷他阅读了多遍。
其它史籍如《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宣府镇志》、《宣化府志》、《正统北狩事迹》、《否泰录》、《于谦》等史籍书刊,他也一一阅读;来往田间地头,踏看土木周围古存遗迹,拜访尊长。
历经7年时间,在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福宗亲在年近七旬之际,成功著述了近20万字、资料齐全、严谨详实、见解深刻、图文并茂的《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
|